有著“外資百貨第一店”之稱的百盛集團再次迎來調整。作為北京首家也是最后一家百盛購物中心,復興門百盛將于下月進入調改期,近日已經開啟大力度促銷。
記者走訪了解到,百盛北樓的商戶將并入南樓經營,北樓封閉改造后或將轉型寫字樓。其實,由于業績下滑,近年來百盛一直在中國收縮業務,位于太陽宮的百盛商場自2016年閉店后,已經轉型寫字樓。
百盛入華首店迎調改
雖然復興門百盛并未在店里貼出閉店告示,但不少商戶已經開始大力度甩賣。在百盛南樓5層,不少服飾鞋包正在打折,“1-3折”的標簽吸引了一些顧客前來購買。在百盛北樓,雖有不少品牌專柜正在打折促銷,但仍較為冷清。
閉店改造的消息不脛而走。有商戶透露,百盛北樓即將封樓改造。“北樓即將改造為寫字樓,雖然還沒有正式文件,但消息已經傳遍了。”百盛南樓一位工作人員說。
百盛北樓3層一家服飾品牌售貨員也透露,北樓將要封樓改造。“現在聽到的消息是10月中旬就要搬走。”她說,由于南樓空間有限,北樓改造后,原來在北樓的大部分品牌會撤離。對此,復興門百盛方面表示,目前還沒有官方消息對外公布。
“每次下班路過這里,附近地鐵站人不少,但這個商場總是冷冷清清。”在附近上班的白領崔女士說,百盛的服裝價格較貴,款式也并不時尚,特別是餐廳占比很低,因此并不會和朋友約在百盛吃飯購物。
百盛如今的冷清和往日的光環形成了巨大反差。作為馬來西亞百貨巨頭,百盛于1994年進入中國,是首家進入中國的外資百貨商場。
百盛中國首店落戶北京復興門,在當時迅速引領中國高端百貨的潮流。然而,隨著中國新型購物中心崛起,依舊保持百貨業態的百盛風光不再,業績持續下滑。從2012年到2015年,百盛中國接連關閉了10家門店。
1994年,百盛進駐中國零售業市場,在北京復興門內大街開設首家百貨店,定位于中高檔消費群體。張風 攝
百貨沒落無奈“商改寫”
在調整復興門店之前,百盛曾以出售北京太陽宮門店的方式止損。2016年9月13日,百盛集團宣布出售百盛太陽宮店。“出售百盛太陽宮店將為公司創造價值,百盛集團可不再向持續虧損的業務投入資源,從而將資源運用到百盛集團的其他業務中。”百盛在公告中表示。
記者5日再次走訪百盛太陽宮店原址發現,這里已經轉型寫字樓,商場外立面煥然一新。辦公樓前飄著中德兩國國旗和大眾集團的企業旗幟,“大眾汽車集團(中國)”的醒目標識下,手提公文包的白領進進出出。
附近的保安介紹,今年5月開始才有人進入大樓辦公,目前辦公樓還有部分區域正在裝修。從大樓運營效果看,一改老百貨商場的慘淡形象,而旁邊的愛琴海購物中心也為白領們提供了一站式消費場所。
受限于體量和空間格局,老百貨轉型購物中心難度不小,因此“商改寫”成為不少老百貨的首選。位于三里屯的太平洋百貨關張后,也被改造為盈科中心新增的辦公區。
記者走訪看到,盈科中心二層以上全為辦公空間,一層主打咖啡廳和銀行等業態,地下一層提供餐飲、健身、超市等商業配套,有地下通道直通團結湖地鐵站。
位于十里堡的華堂商場閉店后,其所在的新城市廣場同樣轉型寫字樓,一層和地下一層提供商業配套,重新聚集了人氣。宣武門附近的莊勝崇光百貨也有了新進展,其南樓今年上半年更名為“莊勝廣場”,成為綜合購物中心,北樓仍處于改造期,將轉型寫字樓。
據世邦魏理仕統計,百貨業態占北京現有優質零售物業總體量的17%,體量面積與2013年相比減少了40%。近年來,一些老百貨尋求“商改寫”的轉型,取得了明顯效果。 共2頁 [1] [2] 下一頁 關注公號:redshcom 關注更多: 百貨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