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,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通過觀看網絡直播下單購物。隨著直播電商越做越大,行業市場也愈發魚龍混雜,虛假宣傳、貨不對板、質量“翻車”、售后維權等眾多亂象亟待解決。
直播電商有多火
直播電商到底有多火?且看近日直播帶貨界悄然開打的“三國殺”。
羅永浩在首秀中交出了驚人戰績——支付交易總額1.1億元。另一邊,薇婭雖沒打破去年“雙11”單日27億銷售額的紀錄,但卻在淘寶上“破天荒”地賣起了火箭。而快手某網紅主播創下單場帶貨上億元的戰績……
對于大多數人來說,直播購物并不陌生。自2016年“直播元年”起,直播電商產業不斷蓄力,并隨著“帶貨一哥”李佳琦的一句“OMG!我的天吶!買它!”而在全國爆紅。
“相較于傳統電商和實體商鋪,直播帶貨擁有更強的互動性和娛樂性。”有業內人士分析稱,在直播間中,主播往往會請到嘉賓作為“產品體驗官”,和粉絲以彈幕的形式即時互動,讓客戶以更加新穎的方式了解商品。大多數主播又有特定的粉絲群體,因而能精準地推薦商品。
在疫情影響下,直播電商的優勢得到進一步放大,為不少宅家的朋友提供了“逛街剁手”的機會。除了專業的帶貨選手,企業創始人、非遺傳承人甚至是市長縣長都紛紛開始了直播帶貨生涯,收獲粉絲的同時也拓寬了產品銷路。防疫期間,直播電商還幫助湖北茶商破解了賣茶難的問題,開播當天銷售額就達到89萬元,后期又帶貨銷售100萬元。
“翻車”也不能“甩鍋”
對于用戶來說,搶到“爆款”的驚喜體驗妙不可言,但也可能被主播帶進溝里。
頻頻“翻車”的不是別人,正是李佳琦。去年9月,某商家銷售的“狀元蟹”在李佳琦的直播間變身“最好的陽澄湖大閘蟹”,后來因遭到媒體曝光而深陷虛假宣傳的泥潭。危機剛過,“一哥”又因直播間賣出的脫毛儀貨不對板、機身磨損等問題,引發消費者維權,最終給下單粉絲每人補貼200元,才避免了大面積信任危機。
“網紅帶貨很多涉及虛假宣傳。”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曾表示,在直播帶貨中,處于信息劣勢地位的消費者往往在“全網最低價”“限量秒殺”等言語引導下“沖動消費”,這也使主播更傾向使用“極限廣告詞匯”博人眼球、提振銷量。 共2頁 [1] [2] 下一頁 搜索更多: 網紅帶貨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