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站無疑就是很容易觸達年輕人的平臺,根據B站監測平臺火燒云數據的統計,近半年完美日記在B站關聯的視頻有3229條,主要以產品的試色、測評、種草和妝容教程為主,遠超過分別關聯2325條和1493條的歐萊雅資生堂等國際品牌。

另一邊,在粉絲量最多的小紅書上,據觀察,完美日記選擇的推廣方式也在分多線展開:
一條線是明星,完美日記會通過明星的種草引起消費者關注和討論;一條線是頭部博主,將產品的基礎內容提供給頭部和腰部達人后,由博主自己進行內容再創造(試色種草),引導消費者購買。
還有第三條線,則是素人自主購買曬貨進行二次傳播,通過“明星帶貨+ 美妝博主帶貨+素人帶貨”的打法,營造出全民帶貨的氛圍。
完美日記的另一大殺器,是聯名。不斷推出多變的創新設計,也是吃準了年輕人的喜好。
為了保持消費者的新鮮感,完美日記選擇了當下流行的跨界聯名營銷方式。完美日記針對其定位的消費群體先后和Discovery、探索頻道、大英博物館、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聯名推出眼影及口紅。
不僅如此,它在選擇推出聯名產品的時機方面也頗費心思——2018 年雙11 期間推出的大英博物館聯名眼影盤創下每11.5 秒賣出一盤的銷售成績;在2019年天貓618期間推出的完美日記的口紅銷量暴漲。
2019年的雙十一,完美日記的聯名則是借“國潮”之勢,聯合國家地理推出了“幻想家十六色眼影盤”,深度抓住了95后消費群體的性格特點,在微博上的相關話題閱讀量達到了739.3萬。
打造出一個接一個美妝爆款?梢哉f完美日記的口碑營銷是社交渠道全覆蓋,比起花天價去投放廣告,這種方式無疑是具有更高性價比的。
2019年天貓雙十一的彩妝類品牌銷售額第一名,完美日記無疑是其中最為亮眼的一員,打破了彩妝銷售榜的榜首一直被歐美品牌占據的常態,經此戰役,完美日記也有了國貨之光的稱號。
03
IPO背后的隱憂
一面,是完美日記產品帝國的穩步建立,另一面,這個產品帝國也并非十全十美。
從網上公眾對其的質疑來看,主要集中的問題還是產品。
完美日記采取的是OEM/ODM的生產模式,公司所掌握的主要有營銷與銷售渠道以及提供產品的設計,但研發環節上的缺失使公司缺少相比于其他同類品牌競爭的“護城河”。
今年3月,完美日記宣布與全球最大化妝品OEM公司科絲美詩合作建設研發與生產基地的計劃,投資7億元,預計2022年投產,在產品開發上,完美日記找了全國頂級彩妝OEM合作,如雅詩蘭黛的合作方意大利的瑩特麗,還有韓國的科斯美詩、蔻絲恩等等,很多國際大牌彩妝的產品都是出自這些工廠。
盡管研發中心的建設計劃已經在執行,但項目的合作方科絲美詩本身,依然是一家OEM代工企業,眾所周知,OEM只負責生產,產品設計、技術等核心因素依然由品牌方掌控,這就意味著不同的品控標準會使制造出的成品品質參差不齊,若品牌方的品控、供應鏈管理能力不強,也會遭遇產品滑鐵盧的問題。
此外,盈利問題也值得注意。完美日記的投資人表示,完美日記2019年并未實現盈利,今年6月,有媒體爆料完美日記的毛利率行業墊底,單單是營銷費用一項就吃掉了40%-50%的收入。
何時能盈利,始終是完美日記要面對的問題,上市后這個問題只會更加嚴峻,畢竟資本的耐心有限。
完美日記曾提出立志要做中國的歐萊雅,但實際上,在化妝品這一領域里,各大國際品牌的毛利率普遍達到了70%左右。歐萊雅2019年的年報顯示,其銷售費用占比僅20.3%。
與盈利問題緊跟著的,是完美日記的裁員傳聞,今年7月,完美日記被媒體爆出大規模裁員、流動性大等問題,公司內部作亂,也給這個黑馬品牌的光環蒙上了一層陰影。
總的來看,完美日記作為新銳國牌,對于一眾美妝品牌來說,的確有值得學習的地方。
但不得不說,盡管這些年如完美日記等新品牌為傳統品牌開拓了思路,但恐怕新品牌的這套玩法,傳統品牌很難模仿,不像傳統品牌要考慮品牌聲譽、渠道利益,新品牌的顧慮要小得多,完美日記們的打法也更自由、更肆意。
但正是這樣,完美日記才更要重視打造真正的護城河----產品。
畢竟,在瞬息萬變的市場,誰也說不準下一個內容紅利是什么,下一個“完美日記”又會怎么出現,懂營銷可以打開市場,但好產品才能真正擁有市場,從外界的質疑來看,完美日記距離真正的完美,依然還有一個比較漫長的進化過程。
來源:首席商業評論 七月
共2頁 上一頁 [1] [2]
搜索更多: 完美日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