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紅,對于許多普通人而言,是名氣與利益傍身的光環體。
而對于資本來說,它是更像是一塊亟待挖掘商業金礦。新年伊始,網紅經濟概念股板塊的持續上漲成為市場焦點,許多網紅經紀公司股價連續漲停,比如新文化就曾因網紅概念股而直接三個漲停,股價大幅度拉升。
事實上,網紅經濟爆發元年發生在2016年,彼時短視頻行業剛剛興起,網紅經濟市場規模達到528億元,網紅相關個股約有23只。
如今,網紅經濟市場規模已經突破2萬億元,網紅經濟概念個股增長至60余只,2020年開端網紅經濟概念股更是迎來熱潮。
為何網紅經濟開始攪動著資本市場的熱浪?文娛商業觀察整理發現,抖音、快手兩大短視頻平臺上集聚著大量網紅,如李佳琦、papi醬等等。而在這些網紅背后,無一例外都有相關網紅經紀公司起著運營的關鍵角色。比如李佳琦簽約的是美腕網絡科技有限公司,李子柒簽約的是杭州微念科技有限公司。
資本市場上涌起的熱浪,正是沖著這些網紅經紀公司,也就是所謂的MCN機構而來,就在昨晚(1月15日)上市公司新文化發布公告稱,與李佳琦的美腕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,幫助李佳琦獲得更多資源曝光和商業營銷機會。
網紅背后的最大推手
當光鮮亮麗的網紅們在臺上享受著鎂光燈的圍繞時,幕后的真正助推者其實是大量的MCN機構。
根據克勞銳發布的《2019中國MCN行業發展研究白皮書》顯示,目前90%以上的知名網紅都被MCN機構收入囊中。顯然,MCN已經成為網紅前行路上的最大推進器。
何為MCN機構?其實就是指聚集PGC內容,并在資本的協助下保障內容持續輸出,最終完成商業變現的公司。
如今的MCN所關注的領域已經大量集中在網紅領域,因此你可以理解為網紅的“經紀公司”。
事實上,起源于美國的MCN模式已經成熟良久,但一直到2015年開始逐漸在國內互聯網蔓延開來,2016年Papitube的成立為國內MCN行業的前行安上了加速鍵。
2016年,網紅Papi醬單條視頻廣告拍賣出2200萬元,堪稱“新媒體營銷史上的第一大事件”。隨后Papi醬便將團隊升級為MCN機構Papitube,由此全面布局MCN領域,國內的MCN行業也逐漸開始火熱起來。
第二年,MCN的商業價值伴隨著電商的深化開始被深度挖掘出來。2017年雙十一,MCN機構宸帆帶著簽約的30多個網紅參與帶貨,結果不到六分鐘銷售額破億,當天總共帶貨超過3億元。
五年時間,國內的MCN行業坐上了高速發展的列車,如今機構數量仍在穩步上升。據《2019中國MCN行業發展研究白皮書》顯示,2019年國內互聯網MCN機構的數量已經增長至6500家。
很多人感到疑惑的是,MCN究竟是如何將素人推向互聯網的舞臺中央,幫助他們實現名氣的增長。畢竟現在已經進入了一個人人都想當網紅的時代,據某項調查數據顯示,54%的95后想當網紅,而這也是廣大00后最向往的職業。
事實上,MCN本質上仍是一個中介機構。一方面它通過聚集、簽約內容創作者,幫助網紅解決推廣和變現的問題,另一方面連接著品牌廣告主、電商平臺、版權購買方等,尋找各種商業變現的渠道。
之所以說內容與網紅推廣有著緊密的聯系,在于如今的網紅時代已經告別了依靠炒作、噱頭來獲取關注的時代。人們的注意力由于移動互聯網的深化而不斷分散,要想獲得長期的關注必須依靠優質而穩定的內容輸出。
不難發現,Papi醬始終能緊跟社會熱點,用調侃式的內容獲得粉絲好感,辦公室小野總能迸發奇思妙想,在辦公室吃出各種花樣增加粉絲黏性。這背后,其實都是二者所在的MCN機構——Papitube和洋蔥集團在用強大的內容團隊做支撐。
當然,在這個講究“內容變現”的互聯網時代,僅僅輸出內容而沒有變現渠道顯然不是一個完美的商業模式。因此另一方面,MCN還連接著大量的品牌廣告主、電商平臺、版權購買方等渠道。
李佳琦無疑是當下最火熱的帶貨網紅,抖音上李佳琦憑借“美妝之王”的稱號斬獲3700多萬粉絲。從紀梵希、YSL等一線大牌,到美寶蓮、卡姿蘭等平價品牌,李佳琦幾乎囊括了市面絕大部分美妝品牌。而在這些品牌方的加入背后,都是李佳琦所在的美腕在主導。
發展至今,MCN的業務隨著市場的變化在不斷進化,衍生出網紅篩選孵化、廣告營銷、電商、IP開發等系列分支。
總的來看,MCN機構的變現形式以廣告營銷為主,占比達80.6%,其次平臺補貼以及內容電商也成為收入來源的大頭。
MCN進入拐點時刻
毫無疑問,網紅經濟已經成為當下國內的一種新的經濟形態。不管是從娛樂性、商業性還是全民覆蓋性,網紅經濟都在逐步顯露出它巨大的能量,其背后的MCN機構也一時風頭無兩。
但不容忽視的一個現象是,雖然MCN市場規模仍在擴大,但近幾年其增長率明顯在銳減。
數據顯示,2017年MCN市場增長率高達100%,然而2018年銳減至10%以內,2019年仍徘徊在低位,預計2020年仍未出現回暖趨勢。
另一方面,MCN機構融資數量以及投資數額也在減少。2017年,MCN機構融資數量接近170家,投資數額達到90億元,然而2019年機構融資數量僅為50多家,融資數額相較于2018年也下降了25億元。
為何在網紅經濟浪潮不斷來臨,全民掀起網紅熱時,MCN市場反而在減速?事實上,在高速前行后,如今的MCN行業已經達到瓶頸期,也可以說進入拐點時刻,背后幾個重要的原因在于網紅難以批量化生產、網紅管理難題以及馬太效應加劇。
。1)網紅難以批量化生產
當網紅身上的商業價值不斷顯現時,顯然任何一家MCN機構都想快速孵化出成批的“李佳琦們”,以此來跑馬圈地快速占領市場,搶先占據市場優勢高地。
但網紅并非流水線上的標準化產品,可以按周期批量化生產。事實上,如今大眾審美趨向多元化、復雜化,網紅的誕生往往帶有偶然性,通過精準策劃便能輕易將網紅炮制而出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。
共2頁 [1] [2] 下一頁
關注公號:redshcom 關注更多: 網紅帶貨